兰州市革命遗址普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2-04-09 访问次数: 字号:[ ]


    为了贯彻中央党史研究室、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切实摸清红色资源家底”的指示,党史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各县(区)委党史办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工作,于7月底基本完成了这次大规模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一、普查工作概况

    (一)普查工作过程

    我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具体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动员准备(20091215日—30日);第二,全面普查(20101月上旬—4日上旬);第三,审定、汇总普查结果(20105月中旬);第四,撰写普查报告(20108月下旬)

    (二)普查工作方法

       1、督促各县(区)党史办向主管领导汇报,争取资金,广泛宣传普查的意义;摸清家底,为全面普查打下基础。①自20091215日全市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结束后,本办督促各县(区)委党史办主任先后向本区域主管领导汇报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有关文件和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七里河区和榆中县以区委办名义下发了《中共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办公室关于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实施方案》,七里河区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为组长,区委办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榆中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的榆中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得到县财政列支普查专项经费1万元。各乡镇、社区也成立了革命遗址普查队伍。榆中县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收到很好的效果。②清理自家档案资料、照片。③榆中县党史办对乡镇部门的革命遗址普查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革命遗址普查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④与文化馆、博物馆等有关单位联系,做到资源共享,减少弯路,节省时间和资金。

      2、加强联系,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抽查。①定时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问题,不定期地查看电子邮箱有关表格,进行质量抽查。②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比如市委党史办先后对城关、七里河区、榆中县革命遗址进行了督促检查,对县区提出对毁坏遗址、烈士墓、革命领导人故居的界定,提出疑问,我办都根据具体情况和资料进行分析,指导他们填好有关数据和表格。

     3、认真审定、汇总普查结果,撰写普查报告。对各县(区)党史办报来的登记表、统计表、普查报告进行审核,然后统一汇总。在此基础上完成本办的统计表和普查报告。

   二、革命遗址总体概况

     1、全市8个县(区)共查明革命遗址87个;其中榆中县53处;城关区22处;七里河区7处;永登县3处;西固区2处,安宁区、红古区和皋兰县等三个县(区)没有革命遗址。另外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48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个;革命领导人故居12个;烈士墓8个;纪念设施7个。

本次普查的革命遗址,按年代分类统计,大革命时期的遗址及土地革命时期的遗址有19个;抗战时期的遗址有22个;解放战争时期的有31个;跨越多个时期的遗址15个。按占地面积分类统计,占地面积100以内的有14个;1001000的有27个;100010000 的有7个;10000 以上的有7个;未定面积的有32个。

本次普查,根据各县(区)上报资料来看,除国保、省保、市保、县保单位外,基本上都经过实地勘测,现状描述完好,并形成基本文字简介。此次普查,共收集照片102张。

    三、保持利用情况

    全市目前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情况: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保护单位1个;市级保护单位2个;县级保护单位5个;未定的79个。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县级保护单位6个,未定有76个,完全损毁的遗址有28个。

    通过此次普查,除中山桥、八路军办事处、华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和张一悟纪念馆属国家所有外,其他各县(区)革命遗址归属集体和个人。而毁坏的遗址中,除自然和城市建设因素影响外,大部分是因集体和个人所属年久失修造成。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保护经费缺乏,致使有些革命遗址年久失修、老化和倒塌殆尽。

      2、有些革命遗址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3、管理体制不合理,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当分离,从而使革命遗址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五、对革命遗址保护的建议

      1、各地党政部门、旅游机构要充分了解革命遗址的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红色资源。

      2、在开发利用革命遗址的同时,要特别加强保护革命遗址的意识。

      3、鉴于有些革命遗址散落在偏僻的农村,因此目前要把革命遗址的发掘整理、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使革命遗址得到较好的修缮,有利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

                                                       2010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